查看原文
其他

为什么今天的孩子这么脆弱?

2017-07-10 张学炬 人民教育

民小编说


一些观点认为当下的孩子心理太脆弱,是陶瓷心、玻璃身,说不得碰不得。有些家长对孩子的“爱”让他们感到窒息,有些教师对孩子的某些行为表示不解。


今天的孩子真的变脆弱了吗?究其原因到底在哪?我们有没有设身处地从孩子们的角度去思考他们现在的生活?读完下面这篇文章,或许会对你有些触动。


刚刚过去的5月,一个孩子跳楼结束了自己只有14岁的生命,原因只是“被父亲没收了手机”。这让我回想起近些年发生的类似事件,很多孩子寻短见的原因都是一些不太起眼的小事,有的是被老师说了一句,而这位老师的话甚至连批评都算不上,只是一个客观的评价。还有的是跟家长闹情绪,有的是跟同学做游戏输了……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,今天的孩子太脆弱了,是陶瓷心、玻璃身,说不得碰不得。



没有丰富生活的支撑,一个生命的精神世界就会很脆弱


为什么今天的孩子这么脆弱?有些人认为,这些孩子从小都在顺境中成长,因此受不得批评,承受不了一点点逆境和压力,这可能是一方面的原因。但如果我们真正地走进孩子们的现实生活,设身处地从孩子们的角度去思考他们现在的生活,仔细观察他们今天的生存状态,再对比我们成长的年代,就能得出其他的一些结论。


今天,我们多数教师和家长都在做着一件对孩子来讲十分重要的事——给他们的未来以更多的竞争力,这没错,但把这件事做到极致时,我们就不自觉地牺牲了孩子们今天的生活,把孩子们今天的生活与明天的可能性对立了起来。没有正常的生活,这很可能是造成他们脆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。


一些教师和家长混淆了生存和生活的区别,把孩子们的“生活需要”压制到了只有“生存需要”的地步。生命似乎只需要空气、水、食物和适当的休息就够了,但其实这只是生存的必要条件,不是充分的生活条件和成长条件。


孩子的成长包含心智的成长、社会经验的成长、人际交往能力的成长、让自己开心能力的成长、爱与被爱能力的成长、承受挫折能力的成长、自我认知能力的成长……尤其是在生命的早期,有一定宽度的生命体验是非常必要的,这不仅为将来他们的成长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,也使生命更能抵抗挫折。


相反,当很多其他的成长因素被剥夺,只有学业成绩等少数的一两种能力畸形疯长时,很多对生命起支撑作用的元素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,一根细杆向上蹿,脆弱就是一种必然。



孩子的生活需要相当多的快乐和开心;需要与玩伴建立友谊;需要自主不受人打扰地去探索自己喜欢的东西;需要在我们大人看来并无意义的随性玩耍。这些东西与他们的学业一起,共同构成了孩子成长所必需的五彩斑斓的生活。所有这些东西都是孩子生活的必需品,但我们对此剥夺得太多,没有丰富生活的支撑,一个生命的精神世界就会很脆弱。


爱与被爱、适度的压力都是造就坚强的必需品


孩子的生活中另一项必不可少的元素就是爱。不管儿童做了什么不好的事,都不能成为爱或不爱的前提,父母和老师是儿童周边世界的掌控者,只有他们给予无条件的爱,孩子才会感到他所处的世界是安全的居所,他们内心才会踏实,才能坚强。要知道,只要我们平时注意防微杜渐,孩子们犯的错永远都只是局部性的。


孩子犯了错,我们的批评和惩戒当然要及时跟上,但永远都要就事论事,永远都不能以放弃爱为要挟。反之,如果我们动不动就以收回自己的爱甚至抚养权做武器,动不动就把一个缺点放大成孩子的本质,我们就将收获一个总是充满负面情绪的孩子,久而久之,孩子的性格就会越来越阴暗,或者越来越冷漠,或者越来越暴躁。


当他们感受不到我们的爱时,总有一天,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厌恶会逐渐超过喜爱,他们就将体验不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,这时,他们就会非常孤独和脆弱。


同时,父母和教师的爱也一定是自然的爱,这里必然包含着父母和教师的情绪和需要,父母和教师也是人,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,也需要把自己的情绪传达给孩子,客观上形成对孩子爱的要求。


当然,这种传达要注意分寸和不同年龄、性格孩子的接受能力,只有这样,才能让孩子意识到爱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,在爱中,每个成员都不能以自我为中心,从而让孩子拥有爱的能力。



爱与被爱同样重要,都是孩子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一个重要的“理由”。当孩子明确地意识到自己被其他人所需要时,他更能体会生命的意义,也不会轻易感到脆弱。


孩子们的成长也需要压力,但一定要适度。现在的一些孩子在生活中接收到的只是压力,学习压力、考试压力、作业压力、与其他孩子攀比的压力……而相对的放松机会却不多,一旦这些压力积累到一定的极限,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往往就成为压倒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

为孩子化解压力,我们要善于与孩子沟通,体会他们的压力程度,有时候,他们的任性,他们的冲动,都是在排解内心的焦虑,家长和教师一定要敏锐地察觉到,积极地为他们化解压力。只有在适度压力中成长的孩子才会越来越坚强,无压力和压力过重都能造成他们的脆弱。


(作者单位系山东省邹城市中心店镇老营小学)


暑期专辑购


传承传统文化优秀基因,学校如何做?请戳这里


未来已来,教师必备的“新专业素养”在这里!





文章来源 | 《人民教育》杂志2017年第12期,原标题有改动。

文章编辑 | 程  路

微信编辑 | 杭金亮


推荐阅读

不想说再见 | 周六茶话会

“我就想把这些老师的故事写出来”,当了17年教师的他走上了另一条教育之路 | 故事

王殿军:我想培养出一批热血 60 22919 60 13772 0 0 5191 0 0:00:04 0:00:02 0:00:02 5191年

6年时间,他们给了孩子什么能够带走的东西 | 观察

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

投稿、合作请联系905366878@qq.com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